8月
和家人一起逛博物館的時節
文博圈精選全國博物館展覽100+
你準備看幾個?
北京
01重山和暢——苗重安繪畫展
展覽時間:2020年8月即將開展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北2展廳)
本次展覽展出百余件苗重安先生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試圖在深入觀照作品的基礎上,探討其和傳統的關系,和時代的關系,和環境的關系,以及畫家精神世界的關系。
展覽設計也跳出了慣常繪畫藝術展的思維模式,打破以繪畫題材劃分或藝術家個人成長經歷的區隔模式,以苗重安先生的畫作為個別案例,探索與前人對話的新方式新途徑。以期這些充滿現代性審美關懷的藝術作品能夠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可資借鑒有益嘗試,期待廣大觀眾能夠從畫作中深切感受中國山川之美、藝術之美,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02 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5日開展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9展廳)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明清肖像畫多近千件,類型多元,涵括帝王·皇族、雅集·行樂、名臣·名士·閨秀和學者像傳等。本展覽主要以四個單元來展示明清肖像畫的概貌,借此既可略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肖像畫特色,亦可了解明清時期肖像畫的嬗變與演進歷程。
03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5日開展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8展廳)
本次展覽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余件(套)展品。這些展品技藝高、題材全、品類豐,集中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于一體的藝術特色,代表了潮州木雕的精致工藝、藝術價值,反映了潮州木雕多神崇拜所形成的獨特文化景觀。
04 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6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展廳)
本次展覽集中展示1500余件(套)山東民藝藏品,打破工藝類別,還原傳統民藝使用方式與文化語境,全面反映山東地區傳統鄉村社會的生產生活面貌及蘊于其中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意趣。
05 1420:從南京到北京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7日-2020年8月2日
展覽地點:首都博物館(一層B展廳)
本次展覽圍繞明代遷都北京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展開,共分定都南京、遷都北京、用致雍熙三部分,匯集了北京、南京兩地十余家文博單位,共267件(套)文物展品,其中一級品37件(套)。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0日
展覽地點: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O展廳|水景庭院)
該展是繼一期“追尋歷史上的北京城池”和二期“發現北京四合院之美”之后,推出的專門為青少年量身定制、展教一體的大型互動體驗式項目。本次展覽展出文物22件套,通過“溯·前世傳奇”“探·大國意蘊”、“話·今生新姿”三個篇章,展現北京中軸線在斗轉星移中的生生不息與恒久神韻。
07 詩歌的樣子——全國兒童美術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8日開展
展覽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二展廳)
此次展覽由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和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展覽展出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在全國范圍內征集的**兒童繪畫作品一百余幅。
08 追夢水云間——白煦的水墨書暨白煦書法作品捐贈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8日-2020年8月21日
展覽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第四展廳)
此次展覽立足于表現水墨書法的多種形態和變化,做了許多大膽而自由的嘗試。如此次展出的作品《桃花水》《孤鶴》,均充滿水墨氤氳的律動感;此外,還展出了部分甲骨文(象形)作品和抽象畫,豐富了展覽的內容,展現了藝術家長期藝術積累的結晶。展覽展示了奔放雄勁而不張揚、粗獷稚拙不失真率的風格,力求通過作品傳達獨特個性、美好心靈與時代精神。
09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9日-2020年8月29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本次展出的中國畫是從歷年捐贈的三千余件中選出的175件作品。作品創作年代跨越古今,題材涵蓋山水、人物、花鳥三大門類,展現出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繪畫發展史的基本線索和總體特征。
10 一幅畫的誕生——北京畫院畫家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1日-2020年9月13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1-3層廳)
展覽共匯集了北京畫院31位在職畫家的藝術創作一百余件,涵蓋中國畫、油畫、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此次展覽為北京畫院舉全體畫家之力籌辦,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北京畫院畫家群體的藝術創作面貌。
11 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里的中國哲思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1日-2020年8月31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4層廳)
齊白石的藝術飽含了中國人的哲思、智慧、幽默與寄情之味。此次展覽分別以“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際”為章節,由白石之作,一探中國人的形神觀、意境觀與宇宙觀。目前,北京畫院美術館四層展廳展出了“象外之意”與“物我之際”兩個版塊,“不似之似”相關作品將在金秋十月與觀眾朋友們見面。
12 十九世紀的“吟游詩人”館藏德拉克洛瓦版畫展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20日-2020年9月13日
展覽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包括4幅素描、1幅水彩畫、2幅蝕刻版畫和41幅石版畫。雖然這48幅作品并不能完全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藝術造詣,但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莎士比亞和歌德文學的熱愛,對魯本斯等大師的崇敬,對阿爾及利亞、西班牙和俄羅斯等異域文化的迷戀,創作動物題材作品的游刃有余,諷刺舊政權擁護者的犀利,對古物的喜愛等。
13 物美物語——中國民族物質文化遺產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31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此次展覽用86張精美圖片,2分鐘多媒體視頻,56個民族的131件套物質文化遺產精品文物,講述中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物質文化傳奇故事,讓廣大北京觀眾親自見證中華民族一家人過上好日子的精美物證!
天津
14 交融肇興——遼金時期的天津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起
展覽地點:天津博物館(四樓展廳)
展覽分“南北對峙”“天津發軔”兩個大綱,展品包括瓷器、銅印、佛像造型等,共同勾勒出天津在這一時期的獨特歷史面貌。
15 松石間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古琴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30日起
展覽地點:天津博物館(五樓展廳)
此次展覽以重慶三峽博物館館藏20余件古琴為主,其中包含一、二級品10余件,年代涵蓋宋、元、明、清至現代,并輔以與古琴有關的漢代陶俑、畫像磚拓片、書畫、瓷器、玉器等其它文物。展出的古琴形制典雅,音色優美,被琴界譽為稀世珍寶。而與古琴相生共存的深厚文化,也在古意濃濃的琴名和銘文題記中得以體現。
16 艾瑪捐贈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28日-2020年10月31日(暫定)
展覽地點:天津美術館(一號展館 | 一層)
展覽將展出艾瑪·安季耶夫斯卡婭的73件作品。艾瑪的繪畫色彩繽紛而又獨樹一幟,跳出了循規蹈矩的技巧局限,擺脫了習慣認識的權衡制約,完全是獨特思考與內心情感的表達??鋸埖脑煨?、明艷的色彩,充滿張力的畫面,表現奇異的斑斕和非凡的想象。作品上的獨有符號:眼睛和手指,成為畫家探索世界、思考生命意義的標簽。
河北
17 背著房子去旅行——貝類動物的世界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2日-2020年10月7日
展覽地點:河北博物院(北區15/16號展廳)
展覽結合圖文、標本,展覽設置模型、可觸摸標本、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方式,在科普的同時不忘發出呼聲:保護貝類,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18 夏冀——曹清 毛進 王文婕 可可四人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5日-2020年10月11日
展覽地點:河北博物院(北區9/10號展廳)
本次展覽中四位當代女性藝術家展示了180余件近作。作品有水墨、油畫、箋板、陶瓷等多種媒材的表現形式,展覽通過四個板塊,以新穎的展陳方式將藝術家們所要表現的精神傳達無疑,這里古典與現代,傳統與創新交相融匯,多視角、多結構地表現出繼往開來的風尚。一直以來,河北博物院始終致力于既有歷史厚重性又兼顧藝術多樣性方面所作的專業性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開放的策展理念,先鋒實驗性的展陳設計。
上海
19 荷浦珠還——荷蘭倪漢克新近捐贈文物展
展覽時間:2020年8月7日-2020年10月18日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一樓大廳,四樓第三展廳)
展覽集中展示了倪漢克先生近年來向上海博物館捐贈的青銅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等珍貴文物54件。其中,青銅器和陶器的時代主要為商周及漢代,牙雕佛塔為清代的作品。這批文物具有一定的藝術、歷史和學術研究價值,進一步充實了上海博物館的館藏并填補了相應門類的闕漏。
20 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26日-2020年8月23日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展廳)
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并借展安徽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的重要文物,涵蓋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竹木器、玻璃器等諸多門類。
21 行以致遠——水路出行掠影生活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6日-2020年10月14日
展覽地點:上海汽車博物館(一樓展廳)
本次展覽將展出近百件展品,其中一級文物3件,等級文物20余件,聚焦水陸交通工具及發展,展現人類不斷追求自由移動的努力。
22 赤子情懷:陳云與上海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2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上海歷史博物館
本次展覽精選100多張圖片,41件文物和3段視頻資料,再現陳云在上海的精彩瞬間,敘述陳云與上海的不解情緣,讓觀眾領略陳云的遠見卓識和杰出才能,感悟他的精神魅力和思想方法,感受他對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堅定追求。
23 追夢前行——共和國現代化之路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6日-2020年8月16日
展覽地點: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
本次展覽精心挑選了166件(套)文物、藝術品和模型,246張照片及精彩視頻,涉及現代化進程、經濟發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社會民生等五個方面。既有珍貴的一級文物,也有曾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用品,這些記憶中的物品,凝聚了那個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和祖國富強的熱情和期待。見證了中國現代工業化的開端和中國的經濟騰飛。
24 布上青花——南通藍印花布文化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2日-2020年9月12日
展覽地點:嘉定博物館(特展廳)
本次展覽分為四個部分:鐘毓南通“藍印花”開、根植鄉土花繁葉盛、藍草育藍藝傳千載、留住遺產守住文化,展覽作品從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歷年藏品中精挑細選,包括從江蘇、浙江、上海等全國各地收集而來的古舊精品,以及創新設計的新紋樣、新作品180余件套。主要有古舊藍印花布包袱布、被面、帳檐、服飾等以及現代創意的藍印花布作品,從傳統到現代,展示藍白藝術古老魅力和鮮活的時代氣息,可謂代表了中國藍印花布圖案和技藝的**水準。
25 王璜生:呼/吸
展覽時間:2020年8月2日-2020年9月27日
展覽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本次展覽由著名視覺文化學者、上海復旦大學顧錚教授擔任策展人,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協辦,是王璜生繼2017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邊界/空間”展之后的又一個階段性大型展覽,主要展出《呼/吸》、《風之痕》、《談話》、《白夢》及《疫期日記》、《箴象》等裝置、影像、聲音及水墨系列作品。
26 心不為形役——從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8日-2020年11月22日
展覽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本展遴選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王薇夫婦私人藏家作品近30件(套),包括元代趙孟頫,明代吳偉、張路、文嘉、陸治、仇英、祝允明,鄭重、李士達、藍瑛、沈士充,清代龔賢、袁耀、朱瑞寧、顧洛,現當代黃賓虹、溥儒、蘇天賜、黃永玉、車鵬飛等古今名家經典畫作,分為“孤舟草堂”、“桃源仙境”、“江南水鄉”、“當下自我”四部分展出,借由漁父、草堂、桃源的意象帶領我們走入古人的隱逸世界,再借著明媚的江南水鄉引領我們回到現實的當下自我。
27 行為的痕跡:龍美術館亞洲抽象藝術館藏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21日-2020年8月23日
展覽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此次展覽以抽象藝術的發展軌跡為線索,從龍美術館的收藏中甄選出由中日韓藝術家創作的40余件作品,回溯了20世紀下半葉東亞地區的文化演進與互動關系,并以創作手法、內容、媒介層面的突破作為延展討論的具體切入點,探索藝術的可能性。
28 靖海神機:中國航?;鹌魑奈镎?/span>
展覽時間:2020年7月5日-2020年10月25日
展覽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第二臨展廳)
票價:成人30元/人,學生及教師15元/人,60-69周歲老人10元/人
這是國內首次以航?;鹌鳛橹黝}的原創大型文物展覽,薈萃中國航海博物館藏130余件/套展品,讓觀眾感悟古代中國航??萍驾x煌,牢記近代中國航海教訓,攜手推進當代航海復興。
29 港為城用 城以港興:近代上海城市與海洋的交融展覽時間:2020年6月8日-2020年10月12日
展覽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臨展廳)
本次展覽聯合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務中心、上海市檔案局共同舉辦本次展覽。展覽通過近百件文物、文獻、模型等展品,從航運、經濟、文化、城市建設、市民生活等多維度展現海洋、航海對上海這座城市產生的深遠影響。
30 風景舊曾諳——中國古代江南文物展
展覽時間:2019年9月21日-2020年9月13日
展覽地點:上海觀復博物館(短期特展場地)
門票:成人票價100元
展覽精選50件(套)藏品,通過吳越淵藪、物阜民豐、文化江南三大版塊展出,以文物為載體讓游客更為直觀的了解江南這顆中華文明中的明珠。也為上海“江南文化”的金字招牌擦亮一抹光芒。
廣東
31 眾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專題展
展覽時間:2020年8月4日-2020年9月10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博物館(展廳三)
展覽以500余幅抗疫圖片、120余件/套相關見證物和展品,多視角回顧與展示了廣東乃至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歷程,再現了宏大而清晰的抗疫群像,以此致敬參與抗疫的每一個人。
32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6日-2020年10月25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書畫廳)
“遼代文物精品展”由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主辦,精選了內蒙古自治區相關文博機構珍藏的各類遼代文物138件/套,展品級別高,其中一級文物達70件,二級文物9件,三級文物14件,涵蓋金銀器、玉器、陶瓷器、玻璃器等多個門類。展品以遼代多個重要墓葬和城址的出土文物為主要構成。展覽透過材質多樣的文物,展現遼代契丹貴族特異罕見的喪葬習俗、縱橫馳騁的游牧風情、精美絕倫的貴族服飾和日常生活用器。
33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展覽時間:2020年4月28日-2020年8月28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一)
此次展覽分為“梵影歸來——流失海外回歸文物”、“至善至美——北魏造像及碑刻藝術”、“蓮華莊嚴——唐代造像藝術”三個部分,匯集了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龍門石窟相關藏品,同時結合龍門石窟、石刻圖片以及3D打印模型,較為全面地描繪出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的基本面貌和風格特征。展品中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28件、三級文物27件,珍貴文物占比非常之高,其中的舒像座菩薩像、力士像、優填王像都可謂是難得一見。
34 驚艷:17——18世紀的中國外銷瓷
展覽時間:2020年3月13日-2020年10月11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層展廳二)
本次展覽精選175件館藏17–18世紀的中國外銷瓷精品,向觀眾展示中國古代制瓷業的高超水平,中西貿易的面貌以及東西方不同種族、不同文明與文化的對話與碰撞。
35 針尖上的畫意——廣繡精品與嶺南繪畫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3日-2020年8月23日
展覽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
本次展覽包括兩大部分,**部分為多位廣繡代表性傳承人歷時九年參與繡制的一批嶺南繪畫廣繡精品,向觀眾展示廣繡精湛絕倫的針法技藝;第二部分為這批廣繡精品的底稿,即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的嶺南地區歷代繪畫精品,把繪畫原作與繡品進行對比。
36 生命的輝煌——紀念賴少其誕辰105周年暨《賴少其全集》出版作品文獻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28日起
展覽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賴少其藝術館)
本次展覽精選賴少其生前及其家屬捐贈我院的作品,以十一卷本《賴少其全集》的編排為序,向觀眾呈現其波瀾壯闊而傳奇瑰麗的藝術人生,以此深切緬懷和紀念這位20世紀的繪畫大家。
37 東南多勝事—雷峰塔與吳越國文化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0日-2020年10月11日
展覽地點: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
本次展覽展出阿育王塔、佛菩薩造像、銅鏡、經卷及經函等78件/組精品文物以展示吳越國時期的佛教文化與藝術。
38 征程——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7日-2020年10月17日
展覽地點: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
本次展覽以從魚到人的演化為主題,以脊椎動物發展歷程為線索,通過100余件珍貴的化石、模型及大量視頻資料,分“來自海洋”“登陸先鋒”“爬行帝國”“羽翼飛天”“哺乳為王”和“猩球崛起”六個篇章,系統介紹脊椎動物從海洋到陸地、天空,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到人類的奇妙生命之旅,清晰地展示從寒武紀到第四紀的5億年間脊椎動物的發展脈絡,特別是其演化過程中的九次重大革命。
39 絲路啟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5日-2020年9月15日
展覽地點:南漢二陵博物館
展覽通過展出廣西考古出土的120件套文物(其中一級文物8件套、二級文物41件套),生動再現了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科技與文化傳播、人員往來的生動圖景,以及嶺南與中原地區密切交往的歷史。
40 朔地戀歌——寧夏巖畫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2日-2020年8月31日
展覽地點:南越王宮博物館
本次展覽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與南越王宮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60余張寧夏巖畫拓片,題材包括人面像、狩獵、人形、動物、符號、手印等。
41 祖國之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陸空軍備模型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4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南海區博物館(臨時展廳)
本次展覽展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備模型和航天模型70余件(套),其中一些是近年才公開亮相且達到國際同類先進水平的裝備,展示了我國國防科技及軍隊建設的成就。
42 指尖上的精靈——霍培英微塑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2020年8月16日
展覽地點: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臨時展廳)
展覽由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宣傳文體局指導,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主辦,芷彤藝術館承辦,展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霍培英微塑盆景、動物、人物、山公小件等作品70余件套。展廳還設有山公微塑創作體驗區,觀眾可現場體驗微塑制作樂趣。
43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歷史圖片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8日-2020年8月18日
展覽地點:鴉片戰爭博物館(自得湖山堂畫廊)
展覽分為“審時度勢 力挽狂瀾”、“招兵買馬 集結待命”、“整編部隊 醞釀起義”、“霹靂暴動 威震湘贛”、“開辟道路 引兵井岡 ”、“秋收起義 永放光芒”六部分,按時間順序展現了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全過程。
44 玉壺清華·景德鎮宋元明清酒具瓷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6日-2020年8月10日
展覽地點: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綜合展廳)
展品主要為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的,從各代官窯瓷器中精細挑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酒具瓷器,是目前國內**個以“酒具”作為專題研究的官窯瓷器展覽。
45 浮世繪:*日本的表情——日本江戶至明治時期浮世繪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5日-2020年8月9日
展覽地點:南山博物館(一樓一號專題展廳)
本次展覽呈現的浮世繪作品,是李可染先生和李氏家族多年收藏的189余件/套精品。展覽分“浮華世代、”“喜悅山川”、“飲食男女”、“六大宗師”、“無問東西”五個章節,基本涵蓋了自江戶時代浮世繪興起以來至明治時期走向衰落的各種風格流派和題材類型,是浮世繪美術史和日本社會發展史的一個重要囊括和縮影。
46 三國志文化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4日-2020年10月14日
展覽地點:南山博物館(二樓二號專題展廳)
本次展覽遴選了來自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36家文博單位的172件(套)三國歷史和文化的文物。展覽分“強漢傾頹”、“天下三分”、“三分歸一統”三個章節。
重點展現東漢末年至西晉的真實社會風貌,三國風云人物及其家族的遺存遺物,以及描述三國歷史的文物等,并結合曹操墓、洛陽西朱村大墓等*新考古發掘成果,再現三國時期“鼎分三足、群英薈萃”歷史風貌。給熱愛三國的觀眾以史書、演義之外更直觀的感受。我們希望藉由展覽回溯風云激蕩的三國史,再思三國人物傳遞的忠義、仁德、孝悌等美好品質。
47 粉黛裙釵飾嬌娥 妝奩器用暖閨閣——清中晚期江南女性用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30日-2020年8月31日
展覽地點:海戰博物館(一樓臨展廳)
本次展覽精選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館藏日常生活用品系列及民間刺繡系列藏品,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這些館藏品是百姓精神、物質生活的具體體現,承載著所在時代的記憶。
48 四季英華——青年工筆畫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7日-2020年8月9日
展覽地點:南山區文化館
本次展覽展出賀翔、趙麗麗、苗瀚文、劉熔榕、陳峻峰、嚴寶巖、朱娟、林巧靜、張葉輝、趙儒楠、黃海怡的工筆畫。
江蘇
49 鮮虞風云——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2日-2020年9月12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負一層特展廳)
本次展覽由蘇州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策劃,甄選164件/套珍貴文物,來蘇聚首。展覽共分為“鮮虞東徙·肇建中山”、“車轔馬嘯·逐鹿中原”、“鐘鳴鼎食·生死同歡”三個單元,全面展示了中山國在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的不凡成就。
50 江南佳麗——仕女畫精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2020年8月16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吳門書畫廳)
本次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之流,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畫面構圖或取庭園一角,或狀閨閣之內,或在芳草之地,或行山水之間;配之以梧竹蕉石之景,而尤喜點綴春柳與梅花;情態或吹簫于花樹之下、或拈毫于紅窗之前、或嬉戲于家庭之內,亦有女紅、葬花之屬。形式上立軸、屏條、手卷、團扇、摺扇、冊頁皆有,技法則水墨寫意、工筆設色以及淺絳、白描兼備,風格大致以工細秀淡為主,意境則以婉約嫻靜為尚。明清以來江南閨秀之美,于此可見一斑。
51 “方寸”禎彩堂緙絲藝術展展覽
時間:2019年7月24日-2020年9月20日
展覽地點:蘇州絲綢博物館(現代館)
本次展覽,由蘇州市禎彩堂工藝社提供展品,匯集了50余名緙絲手藝師傅和設計師30余年的緙織積累,既有明清緙絲品的復制,更有承古創新,注入緙絲活力的當代藝術體現。展覽展陳從作品《寫意花鳥》的制作過程為引,分設”千年遺脈”、“文房雅趣”、“藝家生活”三個單元,追溯緙絲的沿革歷程,呈現傳統技藝之湛。觀眾們可以通過展覽詳細了解緙絲工藝在中國的緣起與發展,以及各種技法的解析與演示,體悟緙絲的技藝流程,感受緙絲織就的文雅天地,了解當代緙絲與生活的融匯。
52 瑞福鼠——南京博物院藏鼠文物特展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2月31日
展覽地點:南京博物院(藝術館)
此次展覽展出百余件藏品,勾勒描繪出鼠這一物種在中國文化中的豐富內涵和獨特意義。展品從寫有“鼠”字的商代甲骨文卜辭,再到現當代的各類鼠主題藝術品,時間跨度達三千余年,包含陶塑、瓷器、玉器、書畫、剪紙等多種類型。
53 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2020年8月17日
展覽地點:南京博物院特展館(3樓11號展廳)
展覽分為 “群雄并起、華夏一統”“百家爭鳴、重禮尊儒”“百工巧技、器以載道”“民族融合、絲路通途”等 四個單元,通過包括南京博物院在內的九家單位的約250件(組)文物展示從紛爭到統一的大背景下,英勇的華夏民族表現出的智慧、勇氣和強大創造力。
54 又綠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文物聯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7日-2020年8月18日
展覽地點:南京市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南京都市圈8個城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包括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展覽以「又綠江南」為主題,寓意克服疫情,春回大地,展示各城市多元豐富的歷史特色和文化個性。
55 師法造化·元氣淋漓——紀念徐風誕辰120周年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6日-2020年8月2日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三層展廳)
本次展覽展出徐風先生各個時期的中國畫、素描、水粉水彩畫、油畫、書法精品80余幅,同時展出圖文并茂的個人藝術年鑒38幅,全面再現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繪畫藝術人生,展現其刻苦勤奮的創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藝術精神,希望藉此更好地紀念徐風先生,為藝術界和廣大公眾提供一個鑒賞和領略徐風先生藝術成就的機會。
56 與古為新——錫博2020藝術新空間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2020年10月8日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二層展廳)
此次展覽是對入圍青年藝術家和青年學者們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這些成果主要依托于無錫博物院藏文物資源而產生,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極具時代特色。青年藝術家們的創作成果,是以無錫古街、山水園林、大運河為主題,以中國畫、油畫、壁畫為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而青年學者們則提交了相關主題的研究專論。配合這些創作成果,我們從院藏精品中遴選出和創作主題相關的部分文物,并輔以與研究成果相關的文創產品,一并呈現給觀眾。這些展品融古匯今于一堂,使人既可從中領略歷史悠久的江南文脈,又可窺見江南文脈在賡續綿延中的傳承創新。
57 涪城漢韻——綿陽市博物館藏漢代精品文物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4日-2020年10月18日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臨展廳)
本次展覽共展出珍貴文物111件/套。展覽分為“千載漢風道涪城”、“物阜民豐百業興”、“居諸不息煙火盛”、“禮正樂教慕神仙”四個單元,再現了兩漢時期綿陽物阜民豐的繁榮景象。
58 海上蒸汽時代·西方航海儀器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1日-2020年9月20日
展覽地點:太倉市博物館(二號臨展廳)
此次展覽分為“計劃”“觀測”“航行”“信號”“潛水”五個部分,集中展示西方19世紀至20世紀初 120余件航海儀器,展品主要出自中國航海博物館館藏。
59 風雅六朝——南京六朝歷史文化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5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張家港博物館(第二展廳)
展覽集中展示了152件套南京出土的六朝文物,圍繞“風雅”主題,以雄踞東南、物阜民豐、人文薈萃以及軼事典故等篇章,帶領觀眾穿梭古今,一窺六朝這一“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富于智慧、*濃于熱情的時代”。
60 儺魂神韻——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日-2020年9月6日
展覽地點:鎮江博物館(書畫展廳)
本次展覽展出150余件來自貴州省民俗博物館的儺面具。
61 玉出山河——南陽地區出土古玉精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6日-2020年9月25日
展覽地點:江陰博物館
本次展覽共將展出南陽地區出土自上古、三代至兩漢的良工精琢之珍品玉器113件(套),紋飾精美、造型生動、品類豐富,兼具自然精華與人文理想之美。
此次展覽以時間為序,分四個單元。**部分“美石有靈 事神致福”表現了新石器時代玉器作為生產工具、裝飾品轉變為溝通天神的靈物的過程;第二部分“辨等明序 王權以彰”反映了夏商周時期玉器作為王權的象征和國家禮儀制度重要載體的使用情況;第三部分“以服以佩 比德君子”展示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說興起后對玉文化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第四部分“法天象地 為念永生”主要展示歷代“玉殮葬”的喪葬禮儀。
62 洋底之花——常州博物館藏精品珊瑚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8日-2020年9月25日
展覽地點:常州博物館(三樓現代藝術展廳)
本次展覽精選了40余件館藏精品珊瑚標本,有的色彩鮮艷,有的造型別致,有的結構奇特……希望觀眾朋友們通過近距離欣賞這些“海洋瑰寶”,更多地認識珊瑚種類、了解珊瑚知識,為保護珊瑚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作出應有的努力。
63 釋道金像——北郊堂藏中原造像集萃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0日-2020年8月9日
展覽地點:常州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
此次展覽共展出中國古代中原造像精品138組,包括佛教造像、道教造像、儒家文化及地方民間信仰等造像藝術作品。其中一小部分是常見的中原造像傳統題材,絕大部分較為少見,都是中國本土地道的傳統文化藝術。
64 美洲原住民:瑪雅、印加和北美土著——杰夫?佛可思攝影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7日-2020年8月9日
展覽地點:常州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
本次展覽遴選了杰夫?佛可思100幅*具代表性的反映美洲原住民生活的攝影作品,分為瑪雅漫談、印加風情、北美土著三個單元。通過肖像、家庭、信仰、紡織、首飾、節日、遺址等題材回溯歷史、反映當下,表現了攝影家對這一“西半球仍然活著的古代文明”的尊重和關懷,細膩展現了美洲原住民的勃勃生機和不竭的創造力。
浙江
65 古物影·黃賓虹書法收藏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4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三層書畫廳)
展覽將分為晉唐寫經、明清翰墨、鄉賢手跡、贗本4個單元,展出黃賓虹舊藏的書法作品67件,年代跨度從晉朝直至近代,重要展品包括晉《寫經卷》、明祝允明、文徵明《四體千字文卷》、明清《手札冊》(34開)、黃賓虹藏舊拓漢《張遷碑》拓本冊等。
66 石硯新妍·吳錦華歙硯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8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精品館)
硯是“文房四寶”之一,是用以研墨的文房用具。歙硯因產于古歙州而得名,古歙州有多地均出產硯石,其中尤以婺源龍尾山所出品質*為上乘,世稱“龍尾硯”。“龍尾硯”以其優良的材質、美妙的天然紋理,贏得了歷代文士的贊譽和珍愛。此次展覽意在向觀眾展示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文化內涵豐富的歙硯藝術,更希望喚起社會公眾對保護歙石資源,傳承制硯技藝的關注。
67 “浙”里長城——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日-2020年10月8日
展覽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
疫情發生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三個地”的政治擔當,堅決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責任,帶領全省人民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鑄起了一道戰“疫”的“浙”里長城。
68 雅韻湘傳:湖南省博物館藏宋元服飾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5日-2020年8月2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
本次展覽分為兩個單元,共計展出16件/套紡織品服飾,均為湖南省博物館所藏,分別出自何家皂北宋墓和華容元墓。
69 一花一世界:一件文物講述一個絲路故事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9日- 2020年8月23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一樓銀瀚廳)
本次展覽想展出的,正是通過一件件文物,來講述絲綢之路上互學互鑒的故事。這里的展品,精挑細選,來自國內的近20家文博機構。而每一組文物,都將由一位專家講述其中的故事。正像佛經中所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70 淮上尋古——壽州窯瓷器精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2日- 2020年8月26日
展覽地點: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淮南市博物館收藏的90件壽州窯瓷器及20件窯址采集標本,從壽州窯的發展歷史、工藝演變、考古發掘成果等方面,展示具有淮南地區本土特色的壽州窯工藝成就。
71 西湖·遇見愛——西湖愛情故事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2日- 2020年9月6日
展覽地點: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地上一層)
此次展覽是西湖景區系列活動的一部分,展覽通過挖掘《梁?!?、《白蛇傳》等西湖愛情故事內涵,展示西湖景觀與愛情故事之間內在的文化淵源和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懷,深入解讀西湖景觀精神家園內涵和文化名湖特質,大力推動**傳統文化傳播、豐富人民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助力2020中國(杭州)全球愛情文化周活動。
72 守望——瀕危動物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4日- 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東特展館)
本次展覽展出了約140件瀕危動物標本,展示了冰川、極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環境中瀕危動物的生存狀況,并展出了中國瀕危動物保護的各個成功案例。
73 “曼妙絲語”——諾丁漢蕾絲及蕾絲制造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 2020年9月13日
展覽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西特展館)
此次“曼妙絲語——諾丁漢蕾絲及蕾絲制造展”,著眼于蕾絲這一極具諾丁漢城市特色的文化符號,為兩地的文化交流建立新的紐帶,為城市間的文化互動搭建新的舞臺。
74 百年花邊:蕭山「萬縷絲」展覽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1日-2020年8月23日
展覽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大廳)
蕭山花邊又稱「萬縷絲」,分設計、刷配、挑繡、整燙四道工序,包含20多個環節,一些大尺幅作品由數百人乃至上千人集體挑織完成,是獨特的工藝品。本次展覽共展出21套(52件)蕭山花邊蕾絲展品,呈現蕭山花邊的工藝特色。
75 神奇寶“貝”:海貝家族的故事
展覽時間:2020年7月31日- 2020年11月1日
展覽地點:中國港口博物館(臨展廳)
通過展示數百種貝、螺等標本,向參觀者們介紹海洋中孕育的豐富軟體動物種類以及它們的生活環境,從而引導青少年熱愛海洋、保護海洋。
76 魏風堂堂:云岡石窟的百年記憶和再現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2日- 2020年11月30日
展覽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二號展廳、三號展廳)
展覽精選云岡石窟研究院所藏石雕造像、碑刻、陶瓷器具,建筑構件等文物112件(套),以及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和記錄云岡石窟的中外學術文獻、珍貴歷史影像,集中展現了云岡石窟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學術史價值。展覽還以數字化科技制作了云岡第12窟1:1復制窟(3d打印),體現了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跨學科合作可能性。
77 潤物錫無聲——傳統錫器匠藝文化聯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5日- 2020年8月25日
展覽地點:金華市博物館(詩書傳家展廳)
本次展覽共選用130件(套)錫制茶具、酒具、文房用具、照明用具、閨房用具、食具、禮器等精美文物,分“追根溯源、匠人匠心、器之為用、意韻傳承”四個單元,從錫器的歷史、匠心、用途、造型等方面為您闡釋錫器藝術。
78 眼見不為實——視錯覺科學創意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5日- 2020年8月25日
展覽地點:嘉興博物館(三樓禾緣展廳)
展覽通過扭曲的空間、變幻的顏色、幾何迷局和動靜大不同四個主題,帶觀眾走進一場名副其實的視覺盛宴,從錯覺中探尋大腦的秘密。
79 生命的歷程——古生物化石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3日- 2020年8月13日
展覽地點:嘉興博物館(二樓禾韻展廳)
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一批包括三葉蟲、貴州龍、菊石、遠古魚類、昆蟲類和遠古植物等在內的100多件珍貴古生物化石,時代跨越了奧陶紀到第三紀的近5億年時光。展覽還輔以豐富的圖文影像資料,希望能更好的帶領大家透過那些遠古的生物化石了解過去,探究地球生命的演變史,感悟生命的奧秘,洞悉我們的未來去向。
80 “瓷”航萬里——福建外銷瓷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5日- 2020年9月15日
展覽地點:舟山博物館(一樓特展廳)
此次展覽精心挑選了200余件福建瓷器,涵蓋閩地各代表性窯口,讓人們感知歷史的輝煌,弘揚底蘊深厚的陶瓷文化。
81 小城大愛——致敬抗疫戰場上的凡人英雄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0日- 2020年9月20日
展覽地點:舟山博物館(三樓多功能廳輔廳)
本次展覽匯聚82件(組)抗疫實物,立體生動展示戰疫中的舟山力量。展覽共分六個單元,包括一線守城者、基層防控衛士、*美志愿者、白衣“逆行者”、文藝工作者、加快復蘇。從醫生、警察、黨政干部、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各行各業抗疫者的角度,通過一件件令人淚目的抗疫歷史見證品,展現了凡人英雄的光輝形象。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他們用點點微光力量,匯聚成星辰大海,凝聚起眾志成城的戰“疫”力量,默默守護著這座千島之城。
82 戰海山——舟山軍民抗英斗爭180周年紀念展
展覽時間:2020年4月11日-2020年8月16日
展覽地點:舟山博物館(3樓多功能廳主廳)
本次展覽通過各種珍貴史料和生動的展陳設計為觀眾們呈現一副關于這場海山之戰的全景畫卷。
83 金石永年·歲歲永和——全國名家磚銘題跋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5日-2020年8月15日
展覽地點:紹興博物館(書畫一廳)
展覽以永和磚為主線,共征集到如蘇士澍、陳振濂、李剛田、童晏方等100位西泠印社社員、100位中書協、美協會員等200余位名家題跋作品500余件,本次展覽展出81件。
84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韓美林綜合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4日-2020年8月23日
展覽地點:湖州市博物館
本次展覽以韓美林的書法繪畫作品為核心,精心選擇了雕塑、陶瓷、紫砂、書法等多門類藝術作品共190余件,力求體現韓美林完整的藝術風格與面貌,從不同角度呈現藝術創作和探索的過程。展覽以藝術門類為線索,分為不同的區塊,分門別類又集中展示韓美林在某一藝術門類上的成就,也便于觀眾的參觀和欣賞。
85 飛羽之美——鳥類科學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0日-2020年8月15日
展覽地點:嘉興市嘉善縣博物館(二樓書畫廳)
該展覽共展出129件鳥類標本,科學畫13件,攝影作品23件,館藏繪畫真跡4件,仿制品20件,以浙江自然博物院院藏為基礎通過標本、繪畫和攝影三種形式,深入解讀鳥類的自然生態,集中展示鳥類的藝術之美。
86 玩,味十足 ——中國民間玩具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嘉善縣博物館(一樓1號臨時展廳)
本次展覽共分為“拾趣”、“玩味”兩個部分,通過對系列主題民間玩具的展示,讓觀眾在欣賞民間藝術的同時,增強對傳統文化的深層理解,學會從玩樂中生發探索的興趣,健全體魄、增進知識、辨別是非、開發智慧,從而尚德立志,為實現宏大的人生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本展希冀成為文化遺產與兒童之間的橋梁,為新時期青少年的審美教育與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87 和合而生——中國家具榫卯結構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7日-2020年9月20日
展覽地點:溫州博物館
榫卯,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技術美學,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哲學的精髓。經歷了悠悠數千年,我國工匠創造出從簡單到復雜,從樸素到精致,樣式繁多,適用于不同建筑、器物的榫卯結構,顯示了古人的匠心與智慧,完美實現了實用技術與藝術想象的結合。
河南
88 洛陽紗廠路西漢大墓考古成果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開展
展覽地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此次展覽共分大墓驚現、實驗室開棺——金玉溫明初現、科學檢測——神秘仙藥驚世、墓主身份之謎等四個部分,陳展面積約360㎡。展品數量為107件(套),類型包含青銅器、玉器、金器、仙藥、鐵器、水晶瑪瑙器、陶器等。
四川
89 競妍:清代中日伊萬里瓷器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3日—2020年10月11日
展覽地點:成都博物館(三層臨展廳)
展覽中,168件/套中日伊萬里風格的瓷器將“盛裝”亮相,清麗的“柿右衛門”風格,富麗華美的“金襕手”瓷器,以及將青花礬紅描金裝飾手法發揮到**的“中國伊萬里”,串聯起中、日伊萬里瓷此消彼長的百年興衰歷程,見證著17、18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西技術與文化交流融合。
90 映世菩提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4日-2020年8月
展覽地點:成都博物館(一層特展廳)
展覽以全新的視野審視成都地區出土的南朝造像,解讀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并結合陜西、青州、鄴城等地的佛造像,闡釋南北造像藝術的交流與融合。
91 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日-2020年8月31日
展覽地點: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
本次展覽旨在集中展示社會各界為金沙創作的30余首詩歌。這些詩歌的作者,有在博物館門外眺望一夜的詩人、拿著手鏟卻心存浪漫的考古學家、還有朝氣蓬勃的小學生以及熱愛金沙文化的網絡投稿人……每一首詩歌背后,都是人們對金沙的低聲傾訴,是遺址與城市的美妙協奏。
重慶
92 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5日-2020年9月15日
展覽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一樓臨展廳A)
展覽選取16世紀大航海大發現時代,流傳于歐洲探險家的“黃金國”傳說為切入點,以古代文明發展時間序列為主線,逐步揭開南美洲安第斯文明的神秘面紗:從原住民與自然環境、建筑建造與手工技藝、農業生產與生活技能等多種角度對展品進行全方位解讀,引領觀眾感受安第斯文明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
93 “當代日本設計100選”巡回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5日-2020年9月15日
展覽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此次展覽由當代日本日常生活中常見的89件作品,以及近十年來可以展現日本產品設計特征的11件作品,共計100件展品構成。向人們展示的不僅是硬性的現代設計,更有流淌著柔和工藝氛圍的傳統設計,反映了現代日本設計的趨勢。
陜西
94 唐天子的茶——陜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2020年10月18日
展覽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國寶廳)
本次展出的法門寺博物館藏一組7件套唐代皇家供佛茶具的展示,從內容上分三個單元,即“茶為國飲”“茶圣時代”“茶流天際”,每個單元從不同角度解讀了“茶文化的中國背景”、“盛唐時期茶文化的輝煌盛況”以及“中國茶文化的對外傳播與交流”。展覽形式上借助想借助宏大的空間來展示精巧的器物,突出器物本身的華美,并借助輔助展板、多媒體和互動展示,讓觀眾在領略器物精美的同時能夠融入展廳所構造的一種文化氛圍。
95 古芮新跡——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5日-2020年10月11日
展覽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第七展廳)
本次展覽內容分為三個單元,即“列土分邦”“小國之光”“萬流歸宗”,展覽共展出文物精品175組300余件,除了少量為獲得“2005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陜西韓城梁帶村兩周芮國墓地出土的之外,絕大部分來自于獲得“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的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芮國墓地的*新發現。
山西
96 壁畫的平行世界 狄仁杰帶你探北朝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日-2020年10月11日
展覽地點:山西博物院(會展中心一層)
本展覽以院藏婁睿、九原崗、水泉梁、徐顯秀等四大北朝壁畫墓為依托,通過數字化展示技術,以全新的視角和互動體驗,進一步呈現精妙絕倫的北朝壁畫。
97 盛世之器——清代康雍乾時期景德鎮陶瓷珍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6日-2020年10月11日
展覽地點:大同市博物館(一層臨展廳)
本次展覽共展出74件(套)景德鎮清康雍乾時期的珍貴陶瓷,分為“皇家風采”“民窯遺珍”“海上陶瓷之路”三個部分,展品多姿多彩,斗色爭妍,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琳瑯滿目,更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顏色釉器類等。
98 園韻文心——蘇州園林文化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5日-2020年8月25日
展覽地點:晉祠博物館 | 傅山紀念館
本次展覽分為園之史、園之觀、園之趣三部分,介紹了園林長物之園概史,園林長物的布局手法、園林建筑、疊山理水與園林逸趣,梳理了蘇州園林歷史發展脈絡,揭示了觀園、觀景、觀物的深刻內涵,闡釋了特定歷史環境中古人知趣、情趣、逸趣的生活理念與文化奧秘。
遼寧
99 宮中邂逅——當青花瓷遇見剪紙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沈陽故宮博物院(飛龍閣)
此次展覽由沈陽故宮博物館與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主辦,共展出40件沈陽故宮所藏的青花瓷器與依照青花瓷創作的30余件剪紙作品,分別從花木紋飾,人物紋飾,動物紋飾,青花與釉下彩、釉上彩相結合的色彩四方面詮釋青花紋飾所蘊含的文化符號和色彩組合之美。
100 古趣童心——清宮文物中的兒童世界
展覽時間:2020年5月28日-2020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特別推出展覽“古趣童心——清宮文物中的兒童世界”。用“清代的娃娃皇帝”“藏在清宮中的小物件”“文物中的兒童世界”三個單元,50件(套)珍貴館藏文物,帶小朋友和大朋友們一窺清代兒童生活的真實面貌。
101 夏香遠溢——沈陽故宮藏書畫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9日-2020年8月20日
展覽地點:沈陽故宮博物院(師善齋、協中齋)
“夏香遠溢——沈陽故宮藏書畫展”在沈陽故宮博物館的師善齋、協中齋舉行。本次展覽精選了沈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夏季題材的山水、花鳥、人物繪畫和書法作品30余件。
102 人民呼喚焦裕祿
展覽時間:2020年6月30日-2020年9月15日
展覽地點:大連博物館
此次展覽分別從“榜樣的足跡”、“精神的豐碑”、“人民的呼喚”三個方面來呈現焦裕祿同志堅定的理想信念、誠摯的為民情懷、勤政的務實作風、敢于擔當的銳氣以及清正廉潔的品德。展覽共展出焦裕祿相關文物一百六十余件組,這些文物大多是焦裕祿使用過的,貫穿了焦裕祿人生的各個時期,體現了焦裕祿不斷學習、不斷奮斗、不斷求索的勇氣和堅守。
103 陶瓷物語——旅順博物館藏日本陶瓷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30日-2020年9月10日
展覽地點:旅順博物館(分館二樓)
本次展覽是旅順博物館東亞藝術系列展之一,也是東亞藝術系列展的**展覽。以日本古陶瓷發展為主線,融入日本古陶瓷發展過程中的中國因素與朝鮮因素,讓觀眾直觀地了解日本古陶瓷發展,感受日本古陶瓷的獨特藝術魅力。
104 永為記驗——東北名碑拓本精粹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30日-2020年9月18日
展覽地點:旅順博物館(分館二樓)
本次展覽是東北地區名碑拓本的首次集中展示,精選旅順博物館藏東北名碑拓本,兼有東北地區其它博物館收藏的名碑拓本及資料,將從魏晉至唐、遼金元、明清三個時期來介紹東北碑刻拓本的文化特點,設置特別展區展出東北三大名碑拓本,不僅可以讓觀眾真切感受東北地區獨特的碑刻文化,而且對弘揚東北地區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增強民族自尊與自信無疑具有巨大作用。
吉林
105 黃花為友,莫負此生——吉林省博物院藏陳半丁花鳥畫展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9日-2020年9月29日
展覽地點:吉林省博物館(一樓c區張伯駒館)
本次展覽共展出院藏陳半丁花鳥畫作品43件,其中立軸21件、冊頁17件、成扇4件、長卷1件,皆為陳半丁花鳥繪畫佳作,內容以牡丹、水仙、芙蓉、紫藤等花卉為主,間輔之以巨石、松樹、飛禽,可為百花爭艷,熠熠生輝。
山東
106 六合同風——秦文化特別大展
展覽時間:2020年4月28日-2020年10月8日
展覽地點:山東博物館(一樓4號展廳)
門票:成人票75元,學生票35元
展覽集合全國25家文博單位的140多件組精品文物,從“無問西東”、“百代秦政”、“風月同天”三方面講述秦文化與齊文化的淵源,秦國歷代君王艱苦卓絕、勵精圖治,*終完成統一大業的故事。中級鎧甲軍吏俑、跪射俑、鎧甲武士俑等近十件兵馬俑亮相本次展覽,作為文旅融合的一次全新嘗試,本次特別展覽是山東博物館的**收費展覽,通過市場化運作打造更高質量的文化盛宴。
107 瓷·韻——山東博物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起
展覽地點:山東博物館(三樓19號展廳)
展覽共展出山東博物館館藏明清官窯瓷器精品160余件,可謂件件精品,美輪美奐,為觀眾打造一場近距離的宮廷瓷文化視覺盛宴。
108 陳梗橋書法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0日-2020年8月19日
展覽地點:青島市博物館
本展共展出陳梗橋先生作品40件/套,書體涉及篆隸行草,內容包括詩詞名句及自撰詩聯,形式包括軸、聯、屏和橫幅,均由作者親自挑選,展示出其習書過程和書風全貌。“沉著痛快”的書學主張,“以書法服務于社會”的理念,使他的書法作品蘊含著獨有的氣質,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精嚴、自然、深沉、蘊藉之美。
湖南
109 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歐洲繪畫五百年
展覽時間:2020年5月29日-2020年9月13日
展覽地點:湖南省博物館(特展二廳)
本次展覽精挑細選的60件作品以其非凡的繪畫技藝和重要的藝術價值展現了14—19世紀歐洲繪畫的概況,包括不少歐洲*著名大師的作品。展覽跨越意大利、荷蘭、英國、法國等不同地理區域,涵蓋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寫實主義與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派等歐洲藝術史上的主要時期和重要流派。這一歷史時期,歐洲經濟空前增長,社會變革風云激蕩,繪畫藝術經歷了從古典到現代的重大演進,其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延續至今。
110 粟特人在大唐——洛陽博物館藏唐代文物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2020年8月23日
展覽地點:長沙博物館(二樓特展二廳)
本次展覽的主角是一位叫做安菩的粟特人,展覽共展出洛陽博物館藏唐代文物116件/套,主要以安菩墓出土三彩器、石刻、金銀器為主。
111 從地中海到中國:絲路寶藏——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文物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3日-2020年10月8日
展覽地點:長沙博物館(特展一廳)
本次展覽由長沙博物館、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聯合主辦,將展出平山郁夫收集的文物和他創作的絲路題材畫作,共192件(套)。
安徽
112 融 · 合——4-5世紀北魏平城文物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5日-2020年8月15日
展覽地點:安徽博物院(新館|二樓臨時展廳)
本次展覽由安徽博物院與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共同主辦,將展出309件(套)展品,有銅鎏金童子葡萄紋高足杯、磨花玻璃碗等絲路珍寶的精彩呈現,有北魏墓壁畫、金下頜托等近兩年新出土文物的首次亮相,有60件(套)出行俑陣、40余件(套)各式人物俑的集中展示,還有3D打印云岡石窟七佛造像的輔助展出。此外,觀眾還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壁畫考古發掘、修復、保護全過程。
113 江淮廉風——安徽廉政文化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5日-2020年8月15日
展覽地點:安徽博物院(老館|西一樓)
展覽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借鑒歷史上**廉政文化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度挖掘省內豐富的廉政文化資源,以安徽博物院館藏為依托,綜合展示安徽**廉政文化。展覽共設有三個單元:“清風峻節 思教為先”“清明廉潔 改善吏治”“廉以載道 資鑒春秋”,并列圍繞展覽主題,分別從廉潔思想理論、官吏廉政舉措和經典廉潔故事三個塊面,講述“安徽人”自己的廉政故事。展覽共展出文物29件(套),包括青銅器、玉器、書畫、古籍等多類別,其中有(明)陳洪綬《墨竹圖》立軸、(清)朱耷《荷石圖》堂幅、(明)《道德經》等一級品6件(套);展出相關圖片近300張,其中包括安徽博物院藏的包拯畫像拓片(圖片形式)等珍貴圖片資料。
114 渾厚華滋——黃賓虹書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2020年7月19日
展覽地點:安徽博物院(新館|五樓)
展覽精心遴選出黃賓虹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花鳥、山水、書法作品七十余件套,彰顯其在中國畫創作上的藝術成就、革新理念及其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卓越貢獻,藉以激發觀眾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不畏困難、勇于創新的寶貴精神。
貴州
115 錦繡萬千——南海博物館藏廣繡精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3日-2020年8月9日
展覽地點:貴州省民族博物館(臨時展廳)
本次展覽共展出南海博物館藏的廣繡精品60余件(套),包括清朝、民國至現代等時期的帳、圍、簾、衣、帽、荷包、額駙、扇套等實用或裝飾之物。
116 神秘的面孔·貴州戲劇面具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8日-2020年8月10日
展覽地點:貴州美術館
此次展覽的各類面具,為省文化藝術研究院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收集珍藏,包括儺戲、陽戲、地戲、撮泰吉精品面具400余件,作品涵蓋了清代、民國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等各個時期,品種多樣,內容豐富,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云南
117 蝴蝶泉邊好梳妝——白族精品服飾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3日-2020年8月16日
展覽地點:云南省博物館(一樓臨展廳)
本次展覽分為“美麗大理”“白族簡介”“節慶大理”“白族服飾”“白族刺繡”“大理扎染工藝”六個部分,展出以白族服飾為載體,帶您了解大理白族的“風花雪月”。
118 雅風——王躍生書法紫陶小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5日-2020年8月23日
展覽地點:紅河州博物館(二樓機動展廳)
此次展覽將向觀眾展出王躍生先生近年來創作的部分書法作品和參與設計制作的紫陶作品,是一個風雅別致的個人作品展。
海南
119 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島文物史料展
展覽時間:2020年4月30日-2020年11月30日
展覽地點:海南省博物館
展覽共分五個部分,共展出重要文物及展品120余件,歷史照片100余幅,檔案10余件,為我們展現了70年前革命先烈的英勇奇跡和大無畏精神。
甘肅
120 “疫去春歸”甘肅省新冠肺炎防控特展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3日-2020年9月13日
展覽地點:甘肅省博物館
此次展覽精選127件抗疫見證物和540余幅圖片,見證物中不僅有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還有抗疫一線工作人員提供的請戰書、防護用品、檢測用品、手寫日記、感謝信、援鄂紀念物等實物,以及社區防疫宣傳用品、出入證、捐贈票據等,內容豐富、種類多樣。
展覽分為兩個部分,**部分“眾志成城 共克時艱”,忠實記錄面對“疫情”大考時展現出的國家有責、社會有序、人民有愛;第二部分“科學防疫 迎接挑戰”,科普衛生防疫教育、強化科學與理智,力求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凸顯制度優勢,科學理智應對化解未來可能再次出現的衛生風險。
以上內容轉載自文博圈